💡 什么是巴斯德菌病?
巴斯德菌病是由巴氏嗜血杆菌引起的人类细菌性感染,广泛存在于猫、狗、兔等哺乳动物的口腔、呼吸道与消化道中。
📌 猫和狗是最常见的宿主,约70%猫和50%以上的狗口腔内可检测到该菌。
🔗 一旦这些动物咬人、抓伤或舔到破损皮肤,就可能将细菌带入人体,引发感染。
🦠 巴斯德菌病是如何传播的?
传播方式 | 描述 |
---|---|
🐾 咬伤 | 最常见方式,细菌直接进入皮下组织 |
🐱 抓伤 | 抓破皮肤后接触唾液或血液中的巴氏菌 |
🧼 舔舐伤口 | 宠物舔到已有破口的皮肤或伤口 |
💧 吸入气溶胶(罕见) | 特殊情况下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|
✅ 被宠物咬伤后,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!
感染通常发生在24小时内,表现出局部急性炎症,甚至迅速蔓延。
📍 常见症状:
部位 | 表现 |
---|---|
🩹 伤口 | 明显红肿、疼痛、灼热感,可能化脓 |
🤒 全身 | 发热、乏力,部分人出现寒战 |
💥 严重者 | 皮下组织坏死、蜂窝组织炎、关节炎,甚至败血症(尤其老年或免疫力低者) |

⚠️ 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、肝硬化者、免疫抑制者、心瓣膜病人等,更易出现严重感染。
📊 巴斯德菌病与普通伤口感染的区别:
特征 | 普通伤口感染 | 巴斯德菌病 |
---|---|---|
发病速度 | 数天 | 几小时至24小时 |
红肿范围 | 局部 | 可迅速扩大 |
疼痛程度 | 中等 | 明显胀痛 |
全身反应 | 少见 | 可能发热、寒战 |
典型来源 | 环境细菌 | 宠物口腔中细菌 |
🏥 感染后怎么办?如何正确处理?
✅ 伤口处理 3步走:
-
立即冲洗伤口 ⏱️
用清水+肥皂冲洗≥15分钟,去除唾液和细菌 -
彻底消毒 💧
用碘伏或酒精处理伤口边缘(避免涂抹过多刺激性药膏) -
及时就医 🧑⚕️
医生可视情况进行缝合、破伤风注射、狂犬疫苗接种及抗生素治疗
💊 抗生素治疗推荐:
-
一线用药:阿莫西林/克拉维酸钾
-
替代方案:头孢类、大环内酯类(如阿奇霉素)
-
严重病例:住院输液,需联合抗菌治疗
📌 抗生素使用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后决定,切勿自行用药。
🐕 如何预防宠物传播巴斯德菌病?
场景 | 建议 |
---|---|
与宠物玩耍 | 避免过度挑逗、激怒动物 |
宠物健康管理 | 定期驱虫、口腔清洁、防止口腔疾病 |
被抓咬后 | 即刻清洁,伤口不要自行包扎过紧 |
老年人或慢病患者 | 尽量避免与动物亲密接触或让其舔伤口 |
💡 即便是看起来温顺的家猫家狗,其口腔中依然可能携带致病细菌,不可掉以轻心。
📌 巴斯德菌病虽然不是大众熟知的名称,但却是日常最常见的宠物相关感染之一。其发病迅速,特别是在伤口处理不当或免疫力较差人群中,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。
被宠物咬伤≠“小伤无妨”,若出现红肿迅速发展、疼痛剧烈、发热等表现,记得提防“巴斯德菌病”!
🐶🐱爱宠的同时,也别忘了科学防护,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