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7日

Carrion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热带感染?“Oroya热”与皮肤疣状病变有何关系?

🌎 什么是Carrion病?

Carrion病是由一种名为 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,主要分布于秘鲁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的高海拔山区(600-3200米)

该病因秘鲁医学学生 Daniel Alcides Carrión 亲身实验被感染致死而得名。

Carrion病的两个临床阶段:

阶段名称 特征 起病时间
🧬 Oroya热(急性期) 高热、严重贫血、免疫抑制 初始感染1-3周内
🧿 Verruga peruana(慢性期) 皮肤血管性疣状病变 急性期后数周或数月出现

💡 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经历两个阶段,有的人只表现出一种临床形式。


🦟 如何传播?白蛉是关键媒介!

Carrion病的传播媒介为白蛉(sand fly),主要为 Lutzomyia verrucarum 种类。

传播机制 内容说明
媒介 白蛉叮咬传播
感染源 人是唯一宿主,人与人通过白蛉间接传播
季节性 多在白蛉繁殖旺盛的旱季发生(4月~8月)
高风险人群 农民、山区居民、旅行者、矿工

🌡 Oroya热:致命性初期感染

Oroya热是Carrion病的败血症型阶段,典型特点如下:

✅ 典型症状:

  • 持续高热(>39℃)

  • 重度溶血性贫血(红细胞被破坏)

  • 肝脾肿大、黄疸

  • 肌痛、头痛、虚弱无力

  • 白细胞减少,免疫功能明显下降

✅ 危险性:

  • 不及时治疗,致死率可达40%-90%

  • 极易继发机会性感染,如沙门氏菌、军团菌等

✅ 实验室检查:

检查项目 表现
血涂片 可见红细胞内含 B. bacilliformis
血培养 阳性率低但可尝试
血象 贫血、白细胞减少、血小板下降

🧿 Verruga peruana:慢性皮肤疣状期

急性感染过后数周至数月,一些患者会出现第二阶段:

✅ 特点:

  • 红色或紫色结节样、疣状、血管性皮肤病变

  • 常见于面部、四肢、头皮等部位

  • 数目从几个到数百个不等,可伴出血

  • 组织学表现为血管增生性肉芽肿

✅ 分型:

类型 特征
乳头状型 小而突起,像皮疣
疣状型 大且隆起,易出血
结节型 深层、坚硬、炎性结节

✅ 与Oroya热关系:

  • 同一患者可能从急性期发展而来

  • 也有部分人仅表现出皮肤型,无发热病史


🔬 如何诊断Carrion病?

方法 用途
外周血涂片 Oroya热期可检出菌体
PCR检测 特异性高,可鉴定菌种
皮肤活检 Verruga peruana期可见血管扩张与炎症细胞浸润
抗体检测 慢性感染期有帮助

💊 Carrion病如何治疗?

✅ 急性Oroya热治疗:

抗生素 说明
氯霉素 首选,特别适用于严重感染
青霉素、头孢类 替代选择
联合治疗 若并发感染,需联合抗菌治疗

✅ 注意事项:

  • 重度贫血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

  • 密切监测感染并发症

✅ 慢性皮肤期治疗:

  • 红霉素、阿奇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

  • 部分皮疹需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

  • 皮肤型通常预后良好,少有致命


🛡 如何预防Carrion病?

场景 防护建议
前往南美高原地区 穿长袖衣裤,避免皮肤裸露
夜间活动时 使用蚊帐、驱虫剂、防白蛉叮咬
高发季节 尽量避免山区旅行或野外露营
医学监测 一旦回国后出现不明热、贫血或皮肤病变,应主动告知旅行史

📌 ✅ Carrion病是一种严重却鲜为人知的热带病,具有“两个面孔”:Oroya热与秘鲁疣(Verruga peruana)

🔍 被感染者可能经历:

  • 急性期:高热、贫血、免疫抑制,致死率高;

  • 慢性期:皮肤出现血管型结节或疣状病变。

🧬 它的病原是 Bartonella bacilliformis,由白蛉叮咬传播,主要见于南美高原地区。

🎒 若你计划前往秘鲁、厄瓜多尔山区旅行,别忘了做好防蚊防虫措施,防止这种“热带隐形杀手”找上你!

NOUXS 逆龄素胶囊

【赞助商链接】

膳食补充剂推荐:NOUXS 逆龄素胶囊
全球首款 Cisd2长寿基因激活剂,纯天然植物素
  • 激活Cisd2长寿基因:逆转生物年龄10-20岁 (动物实验)
  • 延长端粒酶活性: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
  • 延缓衰老进程:预期寿命延长20-50年 (动物实验)
  • 增强神经再生:抑制神经退行性病变
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防止细胞衰老
  • 抗炎症:改善免疫系统
  • 心血管保护:降低高血压风险
  • 优化精神状态:缓解焦虑与抑郁

点击在线订购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