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耳真菌病?
耳真菌病,又称真菌性外耳道炎,是由真菌(主要为曲霉属、念珠菌属等)感染外耳道皮肤所引起的慢性炎症。
它常见于潮湿、多汗环境中,是游泳者、热带地区居民、耳道长期潮湿者的“常客”。
易感人群有哪些?
人群 | 原因 |
---|---|
耳道反复进水,湿润环境有利真菌繁殖 | |
自然气候让耳道难干燥 | |
刺激耳道皮肤,破坏屏障 | |
抑制正常菌群,真菌乘虚而入 | |
真菌更易感染并扩散 |
耳真菌病的常见症状
症状 | 特征说明 |
---|---|
持续发痒,是最早也是最典型表现 | |
发霉味或臭味,提示真菌代谢产物堆积 | |
耳道堵塞、脱屑或分泌物积聚影响声音传导 | |
可为灰白色、黑色、黄绿色膏状或絮状物 | |
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|

有时可见耳道壁上覆盖白色菌膜或黑色霉斑,形成“霉苔样”外观。
耳真菌病与其他耳病有何不同?
如何确诊与治疗耳真菌病?
1. 医学检查
-
耳镜检查:可见真菌菌丝、脱屑物
-
耳拭子真菌培养:明确病原菌种类
2. 耳道清洁是关键步骤
-
由专业医生进行彻底清理耳道分泌物与真菌菌丝
-
不能自行掏耳,避免引发进一步损伤
3. 局部用药抗真菌
-
常用药物:制霉菌素滴耳液、克霉唑、咪康唑等
-
药物需在耳道干净后使用,疗程约7~14天
4. 严重或复发性病例
-
考虑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(如伊曲康唑)
-
同时排查糖尿病等潜在免疫缺陷
为什么耳真菌病容易复发?
-
耳道未保持干燥
-
清洁不彻底,残留菌丝再生
-
药物使用不规范或疗程太短
-
滥用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
如何预防耳真菌病?
预防措施 | 建议 |
---|---|
用毛巾轻擦外耳,避免耳道积水 | |
保护耳道皮肤屏障 | |
特别是长期滴抗生素者 | |
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耳部护理 | |
不拖延、不自行处理 |
耳朵潮湿+瘙痒+异味?警惕耳真菌病
耳真菌病虽然不是重病,但常因忽视早期症状或处理不当而反复发作。尤其在高温潮湿季节或经常游泳、佩戴耳机者,更要注意耳部干燥与清洁。若已出现瘙痒、异味或分泌物,应尽早前往耳鼻喉科诊治,避免反复感染或慢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