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5日

猩红热是不是过时的病?为什么儿童高烧和皮疹要警惕猩红热?

🦠 猩红热是什么病?还常见吗?

猩红热是一种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影响儿童。

🔍 病因核心在于:

  • 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(erythrogenic toxin)

  • 引发全身高热、咽喉炎、猩红样皮疹等反应。

不是“历史病”!在中国、日本、东南亚等地仍然每年有流行高峰,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。


🧒 为什么要警惕高烧 + 红疹 + 咽喉痛?

猩红热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扁桃体炎相似,但**“皮疹”是关键识别点**:

主要症状 🩺 特征描述 📝
🌡️ 高热 多为38.5℃以上,持续3~5天,起病急
🤒 咽喉肿痛 呈深红色,伴吞咽困难、咽峡炎、扁桃体化脓
🟥 猩红样皮疹 起于颈部、腋下,迅速蔓延至全身;密集点状、沙纸感
👅 草莓舌 舌头肿胀、表面红点,舌乳头突出似草莓
🧼 皮肤脱屑 退烧后1周起开始脱皮,尤其手掌和足底

⚠️ 皮疹是猩红热的典型特征,但有些轻症可能无明显皮疹,需结合咽喉炎病史判断。


🤧 猩红热是怎么传播的?哪些人最容易中招?

猩红热传播方式主要是:

  • 🗣️ 飞沫传播(咳嗽、说话);

  • 🤲 密切接触(共用餐具、玩具);

  • 🧼 经污染物间接传播

📌 易感人群:

  • 3~10岁儿童;

  • 幼儿园、学校、托管机构等密集环境;

  • 曾感染过的儿童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仍存在。


✅ 如何确诊猩红热?

检查方法 🔍 说明 💡
🧫 咽拭子培养 确定是否有A族链球菌感染,是金标准
🔬 快速抗原检测(RADT) 快速判断是否感染链球菌,15分钟内出结果
🧠 医生临床观察 根据典型“三联症”:高热 + 咽痛 + 红疹进行初步诊断

⛑️ 确诊越早,治疗越快,传播越少。


💊 治疗方式有哪些?

治疗猩红热以抗生素治疗为主,目标是杀灭链球菌、缓解症状、防止并发症。

治疗方法 💊 说明 ✅
青霉素类首选 如阿莫西林、苯唑西林等,疗程10天
红霉素/头孢类替代 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
对症治疗 解热镇痛(对乙酰氨基酚)、补液、休息等
隔离治疗 建议患儿发病5天内不去学校、托班,防止传播

⏰ 一般5~7天症状明显好转,但药物需足疗程,避免链球菌后遗症如风湿热、肾炎等。


⚠️ 猩红热有哪些并发症需警惕?

📌 并发症虽不常见,但都源于链球菌毒素或免疫反应紊乱,所以必须尽早规范治疗。


🛡️ 如何预防猩红热?

预防措施 ✅ 操作建议 📌
🧼 勤洗手、戴口罩 避免接触感染者,注意呼吸道防护
🍽️ 餐具玩具分开使用 家中若有病童,应及时消毒共用物品
👩‍⚕️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不拖延用药,防止病情加重或误诊
🚸 幼儿园/学校防控机制 出现聚集发病及时停课、通风、通报

  • 猩红热并没有过时,在儿童中仍然流行,特别是冬春季;

  • “高热 + 咽痛 + 红疹”是三大典型信号;

  • 尽早诊断与足疗程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;

  • 严防并发症,避免风湿热与肾炎风险;

  • 加强个人卫生和隔离意识,是家庭和学校防控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