🧠 什么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(PSP)?
进行性核上性麻痹(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,简称PSP)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以运动迟缓、姿势不稳、眼球垂直运动受限为主要特征。
✅ 发病特点:
- 
起病隐匿,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 
- 
症状进展迅速,远快于帕金森病 
- 
目前尚无治愈方法,但早识别可改善生活质量 
🔍 典型症状识别
以下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最具特征性的表现:
| 症状 | 描述 | 提示价值 | 
|---|---|---|
| 🚶 姿势不稳 | 尤其是向后跌倒,常无预兆 | 早期信号,易被误认为老年人虚弱 | 
| 👀 垂直眼球运动障碍 | 看东西时无法上下转动眼球,但眼球本身结构正常 | 极具特异性,是区分PSP的关键指标 | 
| 🧍 动作迟缓 | 类似帕金森病的迟缓与僵硬 | 左旋多巴疗效差是重要区别点 | 
| 🗣️ 言语与吞咽困难 | 吃东西呛咳,说话含糊 | 常见于中晚期,增加并发症风险 | 
| 😐 面部表情减少 | 呈现“惊讶样”表情,前额皱纹少 | 面部肌肉僵硬也是早期特征之一 | 
| 🧠 认知障碍 | 注意力下降、思维迟缓 | 有别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丧失型认知障碍 | 

📌 特别提示:与帕金森病不同,PSP 的患者震颤并不明显,且经常在发病1-2年内就出现严重的生活功能障碍。
🧪 如何确诊 PSP?
PS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。以下是辅助诊断工具:
✅ 1. 临床神经检查
- 
垂直注视障碍(尤其向下) 
- 
走路不稳、向后摔倒 
- 
面部表情减少与语言功能受限 
✅ 2. 影像学检查
🧬 与帕金森病的区别对照
| 项目 |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(PSP) | 帕金森病 | 
|---|---|---|
| 起病部位 | 双侧对称起病常见 | 多从一侧手脚开始 | 
| 眼球运动 | 上下注视障碍明显 | 少见 | 
| 震颤 | 极少 | 静止性震颤常见 | 
| 跌倒倾向 | 早期频繁摔倒 | 晚期才明显 | 
| 药物反应 | 对左旋多巴无显著反应 | 通常有较好改善 | 
| 病程进展 | 快速 | 缓慢 | 
| 平均预后 | 6-10年 | 可达15年以上 | 
🩺 治疗与照护:以支持为核心
PSP目前无根治方案,治疗以对症管理和生活质量提升为目标。
✅ 药物治疗
- 
左旋多巴:部分早期患者可尝试,但多数效果不佳 
- 
抗抑郁药:用于调节情绪与行为问题 
- 
肌肉松弛剂:减轻肌肉僵硬 
✅ 非药物支持
- 
🧘 物理治疗:改善步态和平衡 
- 
🧠 认知训练:减缓注意力与反应下降 
- 
🗣️ 语言治疗:帮助发音与吞咽 
- 
🍽️ 营养照护:避免呛咳导致肺炎 
🧑⚕️ 多学科照护建议
- 
神经科主导,配合康复、营养、心理、护理等专业 
- 
安排家庭照护人员及物理辅助设备(如防跌倒步态器) 
❤️ 家属与照护者需关注
💡 PSP对患者与家庭的挑战极大,但系统支持可缓解压力:
- 
🔍 早发现 = 早介入康复训练 
- 
🏠 家中布置防跌倒安全设施 
- 
📖 学习正确喂食、移动与沟通方式 
- 
🧑🤝🧑 加入病患互助组织,获得情感与资源支持 
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虽然不如帕金森病常见,却是更具破坏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。若你或亲人出现“无法看楼梯”、“老是后仰摔倒”、“说话突然含糊”这类异常表现,务必提高警觉。通过早期识别、科学诊断与多学科支持,可以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
